胆管结石作为临床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以往治疗多依赖腹腔镜或开刀手术,不仅创伤大,还会让患者承受诸多痛苦,术后恢复周期也相对较长。
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这项技术无需开刀,仅从口腔进入就能取出胆管结石,让众多胆管结石患者重获健康。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重庆三峡医专附属中医院外一科的医生来一起了解ERCP的相关医学知识。
ERCP,中文全称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是一种结合了内镜技术和X光成像的微创诊疗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系统的疾病。
指操作是通过一根名为“十二指肠镜”的柔性内窥镜进行的。
指操作方向与消化液(胆汁、胰液)的正常流动方向相反。正常情况下,胆汁和胰液是从肝脏和胰腺“顺行”流到十二指肠的。而ERCP是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逆行”地将造影剂注入胆管和胰管。
指向胰管和胆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在X光透视下进行拍照,从而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形态结构。
ERCP最初主要用于诊断,但随着其他无创影像技术(如MRI/MRCP、超声内镜EUS)的发展,现在的ERCP主要用于治疗,诊断功能已逐渐被替代。
█ 检查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 检查怀疑的胆管结石、肿瘤、狭窄或囊肿。
█ 检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胰管狭窄或胰漏。
█ 收集胆汁或胰液进行细胞学或生化检查。
这是ERCP最常见的治疗用途。通过切开乳头或使用球囊、网篮将结石取出。
对于因肿瘤(如胰腺癌、胆管癌)压迫导致的胆道梗阻,可以通过放置塑料或金属支架来引流胆汁,缓解黄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如术后狭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可通过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来治疗。
放置一根引流管到胆管内,另一端经鼻腔引出体外,用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紧急减压引流。
通常采用静脉镇静麻醉,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无痛苦感。
医生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食管、胃,缓慢推进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胆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乳头。
通过内镜的工作通道,将一根细小的导管插入乳头,进入胆管或胰管。
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观察胰胆管的形态,发现病变(如结石、狭窄)。
根据发现的病变进行相应的治疗,如: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用一个电刀稍微切开乳头开口,以便取石或放置支架。
取石:用网篮或球囊将结石套住或拖出。
放置支架:将支架沿导管推送至狭窄处,撑开管道,保证通畅。
操作完成后,退出内镜。整个过程通常持续30分钟到1小时。
如果需要,可以多次进行ERCP治疗。
ERCP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微创技术,尤其在胆总管结石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虽然它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技术成熟的医疗中心,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高,是胆胰疾病患者的福音。
基本情况:患者李某、男、45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天”入院。B超、CT、MRCP均提示:胆总管下端结石。
手术方式: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胆总管取石。
基本情况:刘某、女、77岁。CT、MRI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Ca199> 1000u/l。入院诊断:梗阻性黄疸、肝门部胆道肿瘤。
手术方式:ERCP下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高选择性胆管支架置入术。(右肝管支架、左肝管2段3段支架置入)。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外一科现有医护人员27人,其中医生9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拥有3D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等国内外先进设备。
除常规开展胸腹腔镜下肝胆管癌根治、胃癌根治、结直肠癌根治、肾癌根治、前列腺癌根治、膀胱癌根治、食管癌根治、肺癌根治、胆囊切除、腹股沟疝修补等手术外,近年来,科室专科发展突飞猛进,现已常规开展ERCP(经口十二指肠镜逆行胆总管造影)无创取出胆总管结石、解除梗阻性黄疸等。